自己有高度,才能看到别人的高度;向前走,不如向上走——牟学入门六期心得
牟学入门精进班(第六期)心得选录
第一次读牟宗三先生的书,首先触动我的是其中的逻辑架构。读了这几年书,未曾见过用西方的逻辑思辨方式讲解中国的儒、释、道三家的文化,以及对于中、西方文化的相较对比,让我叹为观止。
读牟宗三先生的书,好读,也不好读。书中的文字并没有极具学术性的词语和解释,都为日常所接触的,让人读起来并没有压力。但是读起来却感觉比较难懂,其中所蕴藏的深刻的对于文化的思考是庞大的,需要一定的理解力。
牟先生所创造的“通孔”概念,让我真实了解了文化与哲学的概念,从前也有过些许思考,但总是差了那么一点才能碰触到。通过“通孔”所表现的道就是内容的真理,就是具体的普遍性,就是本我。而由于“通孔”的不同,即各种限制因素,而有各个文化的不同,以及各个哲学的特殊性,这些概念使我耳目一新。真实的讲,我并没有从中读出太多的启示或内容,自己的逻辑思维差,有一些语言内容想不太明白。但是却渐渐清晰了我的头脑:就像眼镜一样慢慢擦亮。书中对于儒、释、道、西各个文化的理解和描述都很理性,很到位,各种文化的核心在哪里?而其表现在哪里以及如何表现的?都讲解得很清楚。尽管没太读明白,但却也浸润出了些许收获,就像读经一般:读不懂,但它给你的却是实实在在的觉悟,提升,沁入进内心。
以前都有接触过儒释道三家的书籍,对其文化都有些见解,认为简易又高深。而读了钱著及牟著后,觉得高深又简易。从看似明白,到真糊涂,又到看似糊涂,最后真明白,都是一步一步逐渐擦亮。“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”,这些不是知识,而是文化,我们最终都要回到这里,因为我们从这里来。
树立文化信心,就要读史,读经,读《牟著》这样的书,要对自己的文化有清晰的认识,通透,才能理性去看问题,才能感性地作为。如果每天昏昏沉沉的,谈何自信。
每个人都应读,每个人都应能读懂,让我们肩负起我们文化的重担。
其实,看《中国哲学的特质》,看到这个题目我就被吓住了,生活中我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,自我感觉我的脑子是一条直线,上学的时候就是理科死活学不会的学生,所以感觉哲学两个字在我的脑海中就是出故障电脑中的一堆乱码,一团乱麻。所以在读之前,我反复看了王教授的推介辞。王教授说《中国哲学的特质》是一本“有劲道”的书,在纷然杂陈的世上诸学问中,对于中国之所以为中国,儒家之所以为儒家等诸如此类问题,可以义理明畅,思路通彻,同时又不只是中国,不只是儒家。王教授还说,这本书不仅是打开中国文化宫墙之秘钥,而且其所闪烁的学问之光,会默默地开人智慧,长人聪明。这么高深的学问着实让我向往之,硬着头皮看完了,发现脑子里什么也没留下,空空如也。再回看思考什么是哲学,哲学到底是知识的学问还是智慧的学问,慢慢的,牟先生的良苦用心才慢慢的在我心中显现。哲学,原来是人之所以为人所该有的洞见智慧的能力和明理的能力。我反问自己:你有动见智慧的能力吗?回答,过去没有,但读了牟著以后可能会有。我问我自己:你有明理的能力么?回答过去没有,但未来会有。在不断和自己对话的过程中,我越来越明白,人的确可以掌握自己的生命,从而创造自己的命运,过去是真的把自己活小了,这把钥匙完全在自己手中。反之,人还可以随时放弃和撤销自己的生命,人生下来什么都不是,为圣为贤为豪杰,都是由自己努力所致,都是凭自己创造所致,所以当下即是一切,一念即是天堂,心是自己这个生命的主宰,凡事在心上用功,有怎样的心,就有怎样的道和德,就能成就怎样的事业。人人皆可为尧舜,你相信,结果必定证明你的相信,相信相信的力量,相信心的力量。
对于《中国哲学十九讲》,我只想说,太难了,看不懂,很多地方我就看不进去。儒家,佛家,道家,耶教,基督教,圆教,圆善,二谛,三性,义理,玄理,太复杂了。书中说,对一切人间的事物,若是根本没有同情与敬意,即根本无真实的了解。我的心为什么不能贴和牟先生的心?对中国文化的同情和敬意我有吗?我自己的生命心灵能否透过表象之后面,去同情体验其依于怎样一种人类之生命心灵?我能否超越我自己主观的生命心灵,去尊重客观的人类之心灵?敬意在哪里?如若敬意能向前伸展或增加一份,那智慧的运用也必定随之增加一分,而了解牟先生文字背后的能力也水到渠成,自然能贴合先生的心。我会抽时间继续啃,希望越来越明白,希望不只是在知识层面,更重要的是在生命的层面。
一天半读牟著的思考:看不明白的原因在哪里?自己的高度不够哦,冯老师说,站在一千米的地方看到的山有很多,都是低山,但是站在一万米的地方却能轻松看到珠穆朗玛峰。冯老师说,只有自己有高度,才能看到别人的高度,向前走不如向上走。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,取决于视野所处的高度,更在于心纳海川的宽度。读牟著,能将世界收藏于心,不纷扰,不喧哗,不为一时一地而活,要为千秋万代而活。
七天牟学班的学习一眨眼就结束了。仿佛自己恍恍惚惚的还沉浸在牟先生那博大精深,精尽不已的学问之中,有一种不想出来,想一直沉浸其中的感觉。不读牟著,不知道人间还有这么高深的,纵冠古今,汇通中西的学问;不读牟著,不知道还有牟先生这样有风骨的当代新儒家的代表;不读牟著,不知道人生该怎么过,不知道学问该怎么做,志业该怎么坚持。总之相见恨晚,一旦遇见,我便不再放手。
虽然在读的过程中感觉自己在啃天书。但是那么晦涩难懂,庞杂的学问在道中书院陈老师、王老师的梳理和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的讲解下,显得那么有味道,津津有味,纵然还有诸多的不明白,但是,正如牟先生所说,读书须多磨练,读任何一种书,都不是一下子可以了解的。当下不懂,不代表永远不懂,过些时日再看,总有懂的时候,总有懂的地方。读书了解一种东西,不是附庸风雅,而是为了焕发生命,增加智慧。想到牟先生的话,我便释然了,不再纠结于自己的不懂,而是学会了不断向内关照自己的内心,思考自己的生命是否可以更加清明,更加真实努力地去做一个真人,去拥有仁且智的生命,不再浑浑噩噩,不再迷茫无助。
纵然是为人不易,为学实难,但今生有幸遇到了读经教育,有幸遇到了道中书院,有幸读到牟著,我便坚信,为人为学都可以清爽简单,大道至简,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,唯在读经教育这片净土上,唯自己读经和宣导他人读经才可以做一个真人。因为只有在这一片净土中,我才可以面对真实的世界,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责任感,真实的存在下去,真实地活下去,去承担一切,未来余生,我立志做那个“学而不厌、诲人不倦”的真人,永恒的如此,到老亦如此。因为那才是我生命真正所在的地方,在那里我才可以实时凝聚心思,不急不躁,提拔,提撕,提振自己的生命。牢记冯老师的教诲:做人,做中流砥柱,逆流而上,有见识,有行动力,一辈子,一件事,干到底,不为一时一地而活,要为千秋万代而活。
第一期图文
1.日月两轮天地眼,诗书万卷圣贤心;庆幸毕生遇此绝学,没有退缩,一直在道中
2.刚来三小时,想出了无数个要逃跑的理由,而最后半小时的精彩梳理,让我彻底臣服
3.虽然第一天我云里雾里地学不懂,但还是兴奋得晚上难以入眠,因为我醒了
第二期图文
1.原来学哲学、牟著就是把我们的人生建立一个大的钢骨结构,从高处看
3.整个读经教育就是新儒家内圣在外王开出的表现,读经典就是生命不甘沉沦而觉醒后的奋进!
1.畅读牟著,提撕生命,带着清晰的思路、轻盈的心灵,昂首阔步,向上一机,不负此生
3.为生命点灯,向理想而行——牟著,让我认识到我是真切的活着的
4.牟宗三先生著作是迄今为止,全世界最整全、最明白、最精妙的一部“人性说明书”
5.众生病我即随病,众生愈我即随愈:个人的病痛正是时代的病痛,救苦救难,道援天下
6.七日精进,课程有尽,而学问无尽;非学问无尽,而是生命的奋进不能停息
第四期图文
1.当我了解了中华文化这一百年来命运......泪水像决堤的河流,宣泄出我作为一名教育者深深的无力、悲叹和急切感
2.放下包袱的旅人如此轻松愉快,就一如我读这几天读牟著,只有欣喜、满足和庆幸
4.识得朱济道,便是文王:“好学”才是道中人,道中人就要“好学”!
第五期图文
1.一会头大,一会清明;一会动容,一会敬仰;一会流泪,一会扼腕;牟学入门,悲欣交集
2.是种子必定要发芽,是人必定要向上一机:牟著探心——生命离其自己的回归之路
3.时代的逆流太急了,需要一群人相互砥砺,手挽手、肩并肩朝上走——牟学入门第五期结业
微信名:道中書院
共學適道|守先待後
微信ID:daozhongdujing
道中书院·牟学入门精进班招生公告,点击下方“阅读原文”查看